搜索信息

搜索贴子

搜索新闻

搜索店铺

搜索商品

搜索团购

搜索新闻
国际职教大会
当前位置:职教网 ☉ 国内新闻 ☉ 综合资讯 ☉ 专业创业教育缘何被冷落

专业创业教育缘何被冷落

2014-11-10 13:05    来源:中国教育报    作者:采编    阅读:32次    我要评论

[导读]基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分类教育的构想,加上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改革的酝酿,学术型创业或技术型创业的话题也在职业教育界热闹起来,由此引发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路径。两种创业本身不存在对错,也没有轻重之分,问题是其中最根本的,也是最重要的,甚而是主流的专业创业教育被忽视。本来..

    基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分类教育的构想,加上学术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改革的酝酿,学术型创业或技术型创业的话题也在职业教育界热闹起来,由此引发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路径。两种创业本身不存在对错,也没有轻重之分,问题是其中最根本的,也是最重要的,甚而是主流的专业创业教育被忽视。本来创业和创业教育并非等同概念,但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认知层面将学生的创业形态等同于教育形态,从而造成学术型创业与学术型创业教育、技术型创业与技术型创业教育的混淆,使两种创业教育之本的专业创业教育被冷落。

    事实上,学校讲创业,无论是学术创业还是技术创业,并不是让学生在学期间就去创办公司做实业,对于广大学生重在创业意识和创业情感的培养、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贮备、创业认知和间接实践的初步体验,学校的创业教育无疑都是基于具体的专业、针对相关的专业学生开展的,显然离开专业的创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。

    从学校角度讲的专业创业,是指立足于所学专业的创业,其特征是所学专业与创业的行业范畴相近。同理,专业创业教育是顺从于专业方向所实施的创业教育。对于职业院校来说,专业是分类培养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的标志,不同专业类型的人才会深深地注入相应专业的因子;而专业对于学生来说,则是将来谋业和职业发展的立业之本,无论是就业或创业,专业的主导性始终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。

    据此,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特殊形态,就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学生的创业体验而言,其内在的逻辑机理是一脉相承的。在相应的学制内,学校实施专业教育的过程中,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为载体,会启迪学生从业的智慧和激情,创业教育自然渗透其中,如果学校离开专业给学生讲创业会显得苍白而空洞;同样,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,专业的认知、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、相关职业情感的培植,也会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毕业后“我去做什么”和“我怎样去做”的问题,有创业期许或将创业付诸实践的大多数学生,依托专业是必然的选择。

    人为地将学术型创业和技术型创业分为两种类型,其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其根子里带着研究型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取向,无形中为学术型创业者和技术型创业者打上智力者和劳力者的标签;其次,学术型创业与技术型创业的因然一体,分离后势必会造成以此替彼的对立,导致理论与实践脱离之虑。

    现实中,就学生的创业而言,大致可分为专业创业、边缘创业和错位创业三类。后两类在一般人看来,因职业范畴似乎与所学专业不相关,专业教育由此被淡化。其实不然,专业教育的“胎记”总会在学生的创业中打上专业的烙印。

    学以致用,这是职前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。专业创业,就是利用专业所学的知识,发挥专业所长去创造性地践行自己的职业梦想,其特点是在所学的专业范畴择业,让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,这是绝大多数创业学生的选择。边缘创业,则是依托自己所学专业,在专业拓展的边际间寻找与其他专业交互、又符合自己创业诉求的创业,其特点是创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明显,但在创业的实施过程中专业性仍发挥着决定性作用。错位创业,就是创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创业,将此仍归于专业创业的一个类型,原由是错位创业者之前的专业学习与现实的创业仍然分不开,如职业人格、专业知识、专业技能等要素内化整合后,随着就业兴趣的转移,内在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通过改造和重新整合,必然会迁移到新的职业领域中。错位创业的特点是外形分离而内质神凝,即职业方向与原专业方向相关度差,而创业驱动力仍然来自专业学习的各个要素。

    可见,专业教育是职前的分类教育,是学校立校的“台柱”,是学生谋业的基石。对于大多数的学习者,专业学习对人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是终身的。学校的就业教育或是创业教育,专业是主导的方向,是各种教育行动策划的基准,是必须坚守的规则。

    目前,抛开专业讲就业、讲创业的现象不少,对此应当给以高度关注。

    (作者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、教授)


发表评论:

本站客服
回到顶部